运动盛会持续了四日,共有1567位运动员参与,他们在116个田径项目上展开了激烈的竞赛。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颖捷,一级巡视员郝风林,以及副秘书长满开杰等官员莅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兼市教委主任李奕,昌平区委副区长赵仕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该校党委副书记兼校长郭福等领导亦出席盛会。此外,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昌平区政府、市大体协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参赛高校的师生代表和媒体记者们也一同参与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主持。
上午8点整,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式缓缓拉开序幕。激昂的旋律回荡在耳畔,各高校的运动员队伍依次步入场地,他们身穿各具特色的服装,高声呼喊着振奋人心的口号。步伐整齐,姿态昂扬,他们展现了首都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口号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回荡在体育场上空,充分体现了首都青年充满活力、团结向前的精神面貌。
87所院校的参赛队伍不仅生动呈现了首都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景象,同时也充分证明了市教委在全面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本市信息学科门类最完备的高等学府,其特色鲜明,不仅体现在信息、国防和行业三大领域,而且在88年的发展历程中,该校以体育精神铸就了勇于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军事事业贡献了关键的支撑力量,同时,也为首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着重指出,体育运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课程,期望所有参赛选手肩负起“责任在肩、奋斗由我”的重任,在赛道上履行“强国由我”的青春誓言,让体育精神与科学文化相互映衬,使强健的体魄与崇高的品格共同成长。
解江凌代表学校发表了欢迎致辞,对前来参加盛会的各级领导、嘉宾以及参赛的高校师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他对一直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赛事筹备团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强调,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不仅是体育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而且还是检验“五育并举”教育成果的关键场所,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教育重任。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该学校将依照最高标准精心打造一场“精彩纷呈、卓越非凡、令人难忘”的体育盛事。通过专业的赛事组织以及全面的服务保障措施,学校将为运动员们提供一个公平竞技、助力自我突破的优秀舞台。他对所有参赛选手说,要秉承“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理念,在绿茵战场上磨砺出强健的体魄、锻炼出坚韧的意志和品格、不断超越自我,把竞技的热情转化为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和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力量。最后,他祝愿各参赛队伍展现出最佳的风采和水平,收获友谊,实现个人成长。
在为期四天的赛事中,首都众多高校的运动员们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足球场上共同谱写了一首充满活力的青春之歌。他们奔跑在赛道上,身影如风;在沙坑边,蓄势待发,奋力一跃;在投掷区,声声呐喊响彻云霄……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梦想,用不懈的拼搏诠释着对极限的追求,在每一次的奋力冲刺和不断超越中,彰显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不懈追求。赛场之外,师生们借助体育这一媒介,热烈地交流着训练的感悟,彼此分享着育人的观念,各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在对话中相互融合。随着比赛终场哨声的吹响,胜负之外,真挚的情感显露无遗——握手、拥抱、合影球迷网,众多在场上激烈竞争的对手相互拥抱,击掌庆祝,并约定来年再战——体育的纽带,早已将竞技场上的锐气磨砺成跨越千山万水的携手同行之约。
本届运动会主要有以下特色亮点:
一、参赛校创造历史性突破
信息科技大学以满腔热忱,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营造温馨宜人的校园环境,确保运动会能够顺利进行。自1955年首届运动会举办以来,这座首都高校的田径盛会已历经70载春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63届。这项赛事,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省级大学生田径比赛,规模宏大,不仅目睹了首都高等教育和体育领域的飞速进步,而且成为了推动体育与教育融合、传承体育精神的关键阵地。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办的本次比赛再创佳绩,参赛院校数量高达87所,创下了历届赛事的新纪录。
二、充分融合学校信息特色
开幕式上,团体操分为三个部分,巧妙融入科技元素,生动展示了首都青年学子青春活力与科技创新的和谐共鸣,以及他们怀揣梦想、与祖国同步发展的精神风采。《青春飞扬》篇章里,三百学子手捧花环激情涌入场内,他们舞动身姿,展现了青年“自信自强、坚守正道、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科技之光》篇章中,机械犬和仿生机器人亮相,与师生们互动共舞,共同演绎了“科技兴国、教育强民”的时代责任;《梦在前方》篇章里,师生们手持红色绸扇,气势如虹,汇聚成五角星和校徽的图案,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凸显了首都高校师生投身“四个中心”建设的坚定决心。
三、呈现大中小一体化特色
在开幕式上,一场集青春气息与科技元素于一体的团体操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成功地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顶点。这场表演是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1300多名师生与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小学部以及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的师生们共同协作完成的。开幕式结束后,信息科大特意邀请了周边若干所中小学的青少年参与赛事观摩与打卡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寻求一条大中小学衔接培养的新路径,同时充分利用赛事在育人方面的显著作用。
四、创新举办夜场比赛模式
17日那场风力强劲的预警导致原定的赛事安排遭遇了阻碍,尽管如此,赛事组织委员会并未选择放弃。他们与各个部门以及众多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与协调,对场地设施、安全措施以及赛事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紧急的调整。在确保了安全的前提下,赛事以夜间进行的形式得以重新启动。
随着夜幕低垂,众多高校的运动健儿汇聚在竞技场中,夜间的比赛在璀璨灯光的映衬下正式启幕。赛道在光束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观众的欢呼声和加油声此起彼伏。与白天的比赛相比,夜晚的田径赛事更添几分迷人色彩。从原本的延期风险到如今夜场赛事的成功举办,这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传承,更是创新能力的体现,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就此完美呈现。这不仅彰显了大学生们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体育运动的狂热,同时也为未来类似体育赛事应对突发状况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创新性地举办了夜间比赛,以此向70周年校庆盛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北京市教委始终将学校体育工作视为重要任务,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全方位提升竞技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有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视运动场为最理想的育人场所。各高校在体育教育领域进行了从专项课程到“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革新,无论是在晨曦中的跑道还是在深夜的训练室内,从篮球场上的激烈角逐到足球场上的激情拼杀,均致力于通过体育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强盛培养出具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此次运动会将促进各高校间的紧密合作,增进相互学习与借鉴,努力开拓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新方向,助力我国教育及体育强国的建设,让更多首都高校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